“文旅+科技”如何突破傳統旅游體驗邊界,創造更具吸引力的商業模式?
路通視信 · 2025-04-18 01:06:40
行業新聞
“文旅+科技”如何突破傳統旅游體驗邊界,創造更具吸引力的商業模式?
路通視信
2025-04-18
近年來,隨著5G、AI、VR/AR、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展,科技不僅重塑了游客的旅行方式,更催生了全新的消費場景。
如何借助“文旅+科技”突破傳統旅游的體驗邊界,創造更具吸引力的商業模式?本文將從技術賦能、場景創新、消費升級三個維度展開探討。

一、技術賦能:從“數字化”到“智能化”
過去,文旅行業的科技應用主要集中在票務系統、導覽設備等基礎層面,而如今,AI、大數據、物聯網等技術正推動旅游服務向“精準化、個性化、智能化”升級。
1.AI+大數據:精準匹配游客需求
通過用戶行為數據分析,景區可預測客流高峰、優化運營調度,甚至定制個性化推薦。例如,部分智慧景區已能根據游客的瀏覽記錄和消費習慣,智能推送適合的游玩路線或餐飲選擇。
AI客服、智能語音導覽等應用,讓服務更高效、更人性化。
2.VR/AR:打破時空限制,打造沉浸式體驗
虛擬現實(VR)讓游客“穿越”到歷史場景,如故宮的“數字文物庫”可360°觀賞珍貴藏品;
增強現實(AR)則讓靜態景觀“活”起來,例如在景區掃描二維碼,即可觸發AR動畫講解,增強互動性。
3.物聯網(IoT)+智慧景區:讓管理更高效,體驗更流暢
智能閘機、無人商店、智慧停車等應用,減少排隊時間,提升游客滿意度;
環境監測系統可實時調控人流、溫濕度等,優化游覽環境。
二、場景創新:從“單一觀光”到“多元體驗”
科技不僅優化了傳統旅游服務,更創造了全新的消費場景,讓旅游從“看風景”變成“玩體驗”。
1.元宇宙+文旅:虛實結合的旅游新玩法
虛擬景區、數字分身(Avatar)游覽、NFT數字藏品等,讓游客在線上也能深度參與文旅體驗。
例如,敦煌研究院推出的“數字敦煌”項目,讓全球游客在線欣賞洞窟壁畫,同時結合線下VR體驗館,形成“線上+線下”聯動。
2.沉浸式夜游:光影科技激活夜間經濟
通過3D投影、全息技術、互動燈光等,景區打造沉浸式夜游項目,延長游客停留時間,帶動二次消費。
如西安大唐不夜城、上海外灘光影秀等,已成為網紅打卡地,推動夜間旅游經濟。
3.社交化旅游:科技讓旅行更“可分享”
短視頻、直播、AI生成游記等技術,讓游客的旅行體驗更易傳播,形成“社交裂變”效應。
例如,部分景區推出“AI旅拍”服務,自動生成帶特效的旅行vlog,吸引年輕游客分享。

三、消費升級:從“門票經濟”到“體驗經濟”
傳統旅游依賴門票收入,而“文旅+科技”正推動商業模式向多元化發展,創造更高附加值。
1.會員經濟+精準營銷
通過大數據分析游客消費習慣,景區可推出個性化會員權益,如專屬折扣、定制路線等,提升復游率。
2.衍生品+數字資產
結合IP開發文創產品,并借助區塊鏈技術發行數字藏品(NFT),拓展新的盈利模式。
例如,故宮的文創周邊、迪士尼的虛擬角色NFT,都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。
3.跨界合作,打造“旅游+”生態
文旅與電競、影視、音樂等產業融合,創造新場景。如“電競+旅游”賽事、影視IP主題樂園等。
“文旅+科技”不僅是技術疊加,更是產業生態的重構。未來,誰能更快擁抱數字化、智能化,誰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。對于景區和文旅企業而言,關鍵在于:
1.以游客體驗為核心,避免“為了科技而科技”;
2.打造差異化場景,避免同質化競爭;
3.構建可持續商業模式,讓科技真正賦能增長。
科技的終極目標,是讓旅行更便捷、更沉浸、更有趣。當文旅遇上科技,傳統旅游的邊界正在被打破,而新的消費浪潮才剛剛開始。
路通物聯始終以客戶需求和先進技術為驅動力,在AI、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3D游戲引擎等前沿數字技術領域有了人才、技術、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多重積累,具備完善的智慧化產品體系和完備的項目交付能力,可提供“規劃——建設——運營”全要素、全服務、全周期的定制化服務,為用戶打造個性化的、整合的、富有創造力的全場景智慧應用體系,公司致力于為用戶信息化建設發展賦能,助力用戶數智化轉型提高運營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