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策解讀|《關于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若干措施》
路通視信 · 2025-04-24 02:57:50
行業新聞
政策解讀|《關于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若干措施》
路通視信
2025-04-24
2025年1月9日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關于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若干措施》(國辦發〔2025〕2號),這是繼"十四五"文旅規劃后,國家層面首次針對文旅消費全鏈條升級的專項政策。
文件聚焦"文旅+百業"融合,旨在通過六大方面18條具體措施,推動文旅產業從傳統觀光向高質量消費轉型,目標將文化旅游業培育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。

一、政策亮點:四大維度激活文旅消費潛力
1.全域聯動,打造消費新場景
政策強調“文旅+”融合,提出盤活存量空間、發展夜間經濟、打造沉浸式體驗空間等舉措。例如,支持商業綜合體嵌入文創、劇場等業態,推動“旅游+影視”“旅游+賽事”等跨界產品開發,構建“全時、全域、全齡”消費生態。
2.精準供給,滿足多元消費需求
針對不同群體推出差異化產品:親子游聚焦高品質舞臺劇和親子樂園;研學旅游鼓勵旅行社與資源單位合作,打造優質營地;銀發經濟則推廣康養、慢游等適老化產品,并推進酒店電視操作簡化。
3.金融賦能,拓寬資金支持渠道
強化財政金融支持,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向文旅項目,探索旅游項目收益權入市交易,并支持發行基礎設施REITs。同時,鼓勵基層工會使用會員會費購買旅游年票,釋放職工消費潛力。
4.開放包容,優化入境旅游環境
擴大單方面免簽國家范圍,延長免簽時間,并優化離境退稅服務。推出“跟著演出去旅行”等特色產品,開展國家旅游形象推廣活動,提升國際游客吸引力。
二、核心舉措:五大方向推動文旅產業升級
1.豐富消費惠民,激活市場活力
舉辦全國春節文旅消費月、歡樂冰雪旅游季等活動,實施“百城百區”消費行動計劃,鼓勵地方發放消費券、推出積分獎勵等優惠措施,營造“月月有活動、季季有亮點”的消費氛圍。
2.擴大優質供給,提升產品品質
優化營業性演出審批流程,增加文娛綜合體、電子競技等室內產品供給;推出冰雪旅游、避寒避暑等特色產品,打造“跟著賽事去旅行”品牌;開發時尚國潮產品,推動服裝、美妝等領域文創聯名。
3.培育消費場景,創新體驗模式
支持在文博場館、景區等打造沉浸式體驗空間,推動IP轉化和虛擬現實項目開發;鼓勵利用騰退空間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間,推進上網服務場所轉型。
4.創新產業政策,強化要素保障
探索旅游項目收益權入市交易試點,加快重組中國旅游產業基金,引導社會資本投入;鼓勵單位將帶薪年休假與地方特色活動結合,錯峰休假促進消費。
5.優化消費環境,提升服務水平
科學設計文旅場所參觀線路,優化預約售票管理,提升通信網絡覆蓋;加強旅游市場綜合監管,打擊不合理低價游、惡意搶票等行為,保障消費者權益。

三、實施路徑:多方協同,確保政策落地見效
1.政府主導,強化統籌協調
各級政府需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,統籌用好財政、金融等政策工具,推動文旅項目落地。例如,地方政府可結合實際推出文旅消費券,金融機構可開發“文旅貸”等特色產品。
2.企業參與,提升供給能力
文旅企業應抓住政策機遇,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。如景區可開發“夜游+演藝”項目,酒店可推出親子房、銀發房等特色房型,旅行社可設計“跟著影視去旅行”主題線路。
3.社會共建,營造良好氛圍
鼓勵公共文化機構、文藝院團等開展惠民活動,支持博物館、美術館推出高品質特展。同時,發揮“名特優新”個體工商戶作用,增加優質消費供給。
4.科技賦能,推動數字化轉型
利用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化文旅服務,如開發智能導覽系統、推廣“即買即退”離境退稅等,提升游客體驗。
《措施》的出臺標志著我國文旅產業從"規模擴張"轉向"質量創新",建議相關主體重點關注科技賦能、業態融合、政策紅利三大機遇窗口,通過"產品創新+數字升級"雙輪驅動,搶占新消費時代制高點。
路通物聯始終以客戶需求和先進技術為驅動力,在AI、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3D游戲引擎等前沿數字技術領域有了人才、技術、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多重積累,具備完善的智慧化產品體系和完備的項目交付能力,可提供“規劃——建設——運營”全要素、全服務、全周期的定制化服務,為用戶打造個性化的、整合的、富有創造力的全場景智慧應用體系,公司致力于為用戶信息化建設發展賦能,助力用戶數智化轉型提高運營效率。